《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百问》中的第105问:如何理解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决议》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就要深入观察世界发展大势、深刻体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铸牢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马克思、恩格斯在发现并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潮流奔腾向前,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100年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好地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就一定能够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时代,就要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既定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不断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引领时代,就要用鲜活的当代中国理论、中国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我们要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大势,站在人类发展前沿,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应对当今世界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坚持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作出新概括、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成果。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全局性战略问题、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坚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辉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百问》中的第106问:如何理解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决议》指出,“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第一,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系统性。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归结起来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存在失衡现象,制约了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是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发展任务仍然很重。推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既然这些问题都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反映,解决起来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既积极有为又持之以恒努力。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针对性。我国过去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其中有很多需求过去并不是紧迫的问题,现在人民群众要求高了,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工作水平也要相应提高。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三,深刻认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信心。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外部冲击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碰头等多重影响,可以说困难前所未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是一时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外部冲击倒逼我们加快了自主创新步伐,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党的坚强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长期以来,我国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丰富人力资源、完整产业体系、强大科技实力,以及我国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是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和抵御外部风险的根本依托。